4月担保行业资讯
添加时间:2018-04-28 13:58:19 阅读次数:次
【特别关注】
1.2017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8年4月2日,银保监又联合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合制定了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责任余额计量办法、资产比例管理办法和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担公司业务合作指引四项配套制度。至此融资担保行业已建立起了“1+4”的完善监管体系。
小微三农计量权重为75%
在《融资担保公司责任余额计量办法》中,将融资担保业务分为借款类担保业务、发行债券担保业务和其他融资担保业务三类。其中小微和三农的业务权重都降低了。具体规定为“单户在保余额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以及单户在保余额200万元以下农户借款类担保业务,权重均为75%”。此外,对被担保人主体信用评级AA级以上的发行债券担保业务权重为80%。
政策对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济体的业务是大力支持态度,鼓励融担公司多做。目前这款业务占比相对还是比较少,因为民营担保公司市场大幅萎缩后,国有担保公司做的政府类业务居多,现在监管规则来促使担保公司转型。
此外,配套措施中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集中度也有要求。即对同一被担保人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担保公司净资产的10%,对同一被担保人及其关联方的融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5%。
流动性要求2019年前达标
在《融资担保公司资产比例管理办法》中,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等特征,将融资担保公司主要资产按照形态分为Ⅰ、Ⅱ、Ⅲ级。并且规定,“融担公司净资产与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担保赔偿准备金之和不得低于资产总额的60%”。
同时,Ⅰ级资产、Ⅱ级资产之和不得低于资产总额扣除应收代偿款后的70%;Ⅰ级资产不得低于资产总额扣除应收代偿款后的20%;Ⅲ级资产不得高于资产总额扣除应收代偿款后的30%。
对于该办法施行前,融担公司自有资金投资比例符合原有监管要求,但未达到本办法要求的,监督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给予不同时限的过渡期安排,达标时限不应晚于2019年末。
对融担公司的资产比例管理,参考了银行监管的做法,对融担公司代偿能力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味着未来,融担公司业务不能再粗放式经营,要根据这些指标,对资产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并规范发展。短期对融担公司来说是一个挑战,长期有利于行业稳健发展和风险防范。
银行不得与“五类”担保合作
鉴于此前民营担保违规经营、非法集资、诈骗等风险频出,银行业普遍收紧甚至断绝与民营担保公司合作。为了规范银担合作,本次出台的四项配套措施中也专门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担保公司业务合作指引》。
根据前述指引的要求,银行应当综合考量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资本金实力、风控能力、合规情况,信用记录及是否加入再担保体系等因素,科学、公平、合理确定与担保公司合作的基本标准,并向申请合作的担保公司公开。这就意味着,监管政策上排除了银行对民营担保的歧视。
在鼓励银担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互利双赢的同时,监管也明确银行不得与五类机构合作,分别是:非持牌融担机构;违法违规遭遇处罚的;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的;其他领域失信黑名单的。
2.2018年4月27日,百万亿规模的资管行业终于迎来大资管监管规定的正式实施。在经历了5个多月的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接受来自市场近2000条修改意见后,央行、证监会等4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新规明确了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
《意见》按照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性质两个维度对资产管理产品进行分类,分别统一投资范围、杠杆约束、信息披露等要求。明确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严格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投资要求,禁止资金池,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分类统一负债和分级杠杆要求,消除多层嵌套,抑制通道业务。加强监管协调,强化宏观审慎管理和功能监管。
【行业资讯】
1.近期,成都海关首份“增信担保”保函备案成功,由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成都自贸通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增信后,向成都银行申请了1000万元的保函额度,用于平行进口车的税款担保。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银行保函申请困难等问题,成都海关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方式改革,创新担保方式,积极推行“增信担保”,搭建“海关、银行、第三方担保”三方合作新模式。在“增信担保”模式下,由第三方担保机构为企业向银行增信,在确保税收安全的同时,既可以有效化解银行担保风险,又可以简化保函申请手续。
以首笔完成的“增信担保”为例,该企业主要从事平行车进口企业,由于企业注册时间不长,资信评估不高,很难在银行办理到保函业务,并且平行车进口存在车辆成本高、资金流转快等特点,采用“增信担保”方式极大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2.近日,由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合作开发的“灵芝快贷”产品成功上线。“灵芝快贷”是中投保运用大数据风控技术研发的纯线上互联网金融产品,可以实现3分钟完成申请、审核、授信、支用贷款的全部流程,为小微企业提供快捷、方便、高效、低成本的融资贷款服务。“灵芝快贷”充分运用大数据风控模型、反欺诈数据过滤、第三方信用数据验证等金融科技手段,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中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的痛点和难点,打通了金融活水向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3.金融信息中介服务平台点融宣布,已在2017年年末与中合中小企业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达成合作。中合担保是2012年7月由国家发改委推动设立的中外合资公司,注册资本71.764亿元人民币,是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担保机构之一。
中合担保将推出“风险保障计划”,为点融上撮合完成的交易,提供风险保障服务。新的风险保障计划由中合担保发起设立,并由存管银行监控资金流向;点融的借款人可申请加入该风险保障计划,当借款人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将由中合担保以风险保障金专项账户资金,向对应的出借人进行本息赔付。赔付后中合担保将向借款人进行追偿,追偿所得款项在扣除追偿费用后,归入风险保障金专项账户。
4.4月25日,陕西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启动暨政银担合作签约仪式在省财政厅举行。陕西省信用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为全省首批19家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成员单位进行了统一授牌。此举标志着陕西省正式启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5.近日,新疆伊犁首家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惠远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首期注册资本金1亿元。该公司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金融办核准设立的政策性国有农业融资担保机构,经营范围包括融资性贷款担保、票据承兑担保、贸易融资担保、诉讼保全担保等业务,主要对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小微农业企业等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以及国有农(团)场中符合条件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