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我国融资担保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添加时间:2017-02-17 08:36:46 阅读次数:

我国融资担保业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秘书长殷有祥在2016信用
北京暨(第二届)信用中关村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一、2015年行业发展概况
2015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5〕43号,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后,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总体实现平稳运行,融资担保在保余额保持较高水平,在经济下行期为广大小微企业、“三农”提供了融资担保服务。行业发展表现为7个方面的特点:
(一)机构体系“减量增质”调整继续推进
截至2015年末,全行业共有法人机构7340家,同比减少558家,数量连续三年下降,机构数量过多问题进一步缓解。行业资本实力继续增强,实收资本总计9440亿元,同比增长2%。基本形成了不同所有制、不同功能、不同规模机构相互补充、适度竞争的机构体系。
(二)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截至2015年末,国有控股机构占比从2011年最低时的19%上升到30%;民营及外资控股机构占比从2011年最高时的81%下降至70%。注册资本在1亿元(含)以上的机构占比从最低时的31%提高至目前的62%,同时淘汰了一批注册资本较小的机构。
(三)债券发行担保及非融资担保业务发展迅速
截至2015年末,债券发行担保在保余额较上年增长三成;非融资担保在保余额较上年增长近四成。
(四)融资担保机构“增信”功能明显
融资担保行业克服担保代偿率急剧上升压力,仍为大量中小微企业、“三农”融资提供担保服务。截至2015年末,融资担保业务在保余额2.73万亿元,比上年2.74万亿元略有减少,仍维持较高水平。在银行担保贷款余额中,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余额占比接近八成。
(五)融资担保机构“分险”作用明显
受企业经营困难影响,2015年新增担保代偿继续大幅上升。2012—2015年四年间,融资担保机构累计为担保的中小微企业代偿金额,与同期担保业务收入基本接近,为维护中小微企业经营生产、分担银行风险和促进金融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六)总体风险可控,风险防控压力加大
随着经济转型与下行压力加大,近两年担保代偿大幅增加,2015年融资担保代偿率为统计以来最高水平。尽管大多数担保机构目前尚能如约履行代偿责任,信用风险总体可控,但部分担保机构代偿意愿和代偿能力下降,导致代偿责任履行不到位,风险事件不断增加,信用风险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七)银担合作范围逐步扩大,合作规模保持稳定
银担合作总体趋势向好。截至2015年底,与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银行业金融机构融资担保贷款余额保持稳定。各地通过探索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推动银担合作,取得较好效果。
二、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发展也出现了融资担保业务新增规模、收入和利润下降明显,代偿余额和新增代偿金额再创新高等新情况,行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困难。重点是6个方面的问题:
(一)机构数量较多,资本规模较小
庞大的机构数量与有限的融资担保需求不匹配,担保市场“僧多粥少”,导致机构生存困难;大多数机构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足且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效应。
(二)融资担保主业缺乏盈利能力,行业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担保业务在保余额在连续四年增长后首次出现下降,担保收入也首次出现大幅下降,担保代偿连续增长,全行业融资担保放大倍数较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远远低于商业银行水平。
(三)再担保机构和体系尚未建立
目前全国大部分省份要么没有设立再担保机构,要么没有真正发挥再担保的增信、分险作用,无法为融资担保机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挥应有作用。
(四)经济下行期银担合作不畅,并有进一步恶化趋势
当前,银行与融资担保机构都有降低风险偏好、收缩业务规模的趋向。融资担保机构代偿高发引发银行对其担保能力的担忧,导致银担业务进一步萎缩。
银行机构难以及时掌握融资担保机构的相关信息,无法有效把握其实际担保能力和风险动态,在银担合作方面管理还比较粗放,导致银担合作发展有所放缓。
(五)行业扶持政策有待完善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融资担保均给予了一定的扶持,但仍存在扶持政策难以形成合力、扶持方式有待向风险补偿方式转变等问题。还有出台专门针对担保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尽快明确适合担保行业的会计制度以及完善抵质押登记制度等问题,有待相关部门予以重视解决。
(六)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考核亟待调整完善
部分地区仍将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一般国有企业考核其收入、利润等盈利性指标,尤其是国资部门管理的融资担保机构,普遍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求,没有从“算大账”的角度看待担保对当地经济民生的拉动作用,也没有把扩大小微企业、“三农”担保规模和降低融资成本作为考核目标和重点。
三、加强行业监管和促进行业发展工作情况
(一)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体制逐步完善
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国办发[2009]7号文),决定建立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负责研究制订促进融资性担保业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拟订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制度,协调相关部门共同解决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地方人民政府对融资性担保业务进行监管和风险处置;省级人民政府按照“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部门,负责本地区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融资性担保行业正式建立了中央负责制定规则、地方负责监管的监管体制。
(二)国务院印发国发〔2015〕43号文件
《意见》的印发在行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新形势下国务院对融资担保行业做出的系统设计与重要规划,明确了行业属性、发展目标和工作措施,是指导行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配合《意见》印发,联席会议于2015年12月在安徽召开了工作推进会,推广安徽担保模式,推动各地学习借鉴相关经验。
(三)国家有关部委加大政策扶持
一是发展改革委设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二是财政部、农业部、银监会创新财政支农方式,推动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中央层面的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公司已经成立,多个省市已经组建了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并开始运营,大部分的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将于2016年完成组建。三是银监会会同五部门联合制定了《关于融资担保机构支持重大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号)。
(四)各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
一是系统规划辖内担保行业发展和体系建设;二是加快省级再担保机构建设;三是壮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实力;四是优化出台扶持政策。宁夏推动3家融资担保机构享受所得税按照15%征收的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北京、福建财政各安排2亿元设立省级代偿补偿资金,建立政银担多方风险分担机制;五是打造良好发展环境。安徽、河北等地为融资担保机构办理抵质押手续提供便利;湖南、浙江等地积极推动辖内融资担保机构分批次接入央行征信系统。
(五)行业监管工作得到加强
《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为配合《条例》出台实施,监管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相关配套制度。同时,指导地方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促进融资担保机构规范经营。
 四、加强行业自律建设
(一)协会基本情况
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经中国银监会和民政部批准,于2013年1月18日正式成立。协会是由融资性担保机构和地方融资担保行业自律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融资担保行业自律组织,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银监会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
(二)协会宗旨
在国家对融资担保业实行监督管理的前提下,进行融资担保行业自律管理;发挥政府与融资担保行业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会员服务,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维持融资担保业的正当竞争秩序,促进融资担保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推动融资担保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016年5月,为加强协会党的领导,银监会党委决定成立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党委,并一次性委派3名同志组成党委班子,到协会担任专职负责人。
(三)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是配合主管部门工作部署,做好融资担保行业制度建设工作。包括组织就《条例》及配套文件集中反馈意见等;
二是着力推进建立新型银担合作机制,探索发挥再担保体系功能;
三是以培训促创新,通过开展营改增、企业转型发展为主题的培训工作,引导会员单位创新发展,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加强行业宣传,建设和完善宣传渠道,利用《金融时报》专版、协会网站、手机APP等,展示行业形象;
五是加强行业自律,积极推进融资担保行业自律一盘棋;
六是加强调研与协调,聚焦行业诉求。
围绕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如准备金税前扣除问题,新三板上市和分层问题,营改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等,研究提出对策建议,向主管部门沟通反映。
(四)2017年工作设想
作为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2017年,我们将按照国发〔2015〕43号文件关于“加强行业自律和人才建设”,“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要加强行业自律建设,积极承担部分行业管理职能,在行业统计、机构信用记录管理、行业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行业监管提供有效补充;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储备和使用的战略规划,研究制定从业人员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推进队伍建设”的工作要求,从更好服务会员,更好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着力加大工作力度。
一是修改协会章程,完成协会换届选举工作;
二是通过组织担保机构就行业关注专题进行调研座谈,形成报告,为顶层设计提供政策建议;
三是结合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制定培训计划,加强行业培训;
四是积极协调主管部门出台行业扶持政策;
五是开发数据信息系统专门软件,提高数据报送及数据汇总的工作效率,提高统计结果的实用性、时效性;
六是积极发展会员,扩大会员覆盖面,提高行业代表性。
同志们,全国协会愿与广大融资担保机构一道,以服务会员单位为宗旨,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已任,随时随刻向广大融资担保机构敞开大门,倾听大家呼声,为融资担保机构解决实际困难,多种方式创新业内交流、学习的平台,积极为促进行业转型发展作贡献!
 
 
2016.11.30